近日,廣州市第一中學舉行相關研討會,初一年級的兩個試點班的學生和老師應用平板電腦上了一堂數學習題課和一堂語文新課。據介紹,每門課使用的課件等內容均由一中的老師開發和編製,平板電腦則由北京一教育科固態硬碟技公司開發,並去掉了上網和游戲的功能。(12月17日《廣州日報》)
  近年來,“智慧產業”成為香餑餑,誰都想咬一口。在教育領域,餐飲設備一個明顯的現象便是各地的“智慧課堂”“智慧書包”層出不窮。而這所中學的老師反映,比起傳統模式下的課堂抽查、逐個批改,平板電腦的應用提高了效率。效率的提高當然是好事,但效率的提高是否就能與教育效果的提高畫等號,筆者認為得先打個問號。
  平板電腦用於教學一直就存在爭議。一方面,電腦屏幕對於學生視力的損害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尚存疑問。一名使用了平板電腦的學生就說,用久了“眼睛會覺得累”,因此每晚使用都是自覺控制在一個小時內。學習知識可以有很多機會,但視力下降了再恢復卻很難辦到。如今,中小學生的“眼鏡一族”已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不少家長也有了讓孩子減少玩電腦以保護視力的意識,若學校推廣使用平板電腦卻沒有科學、安全、可靠的視力保護方案作為基礎,家長這一關也未必能過。就算使用平板電腦提高了課堂效率,但如果代價是孩子們的視力降低了,那這景觀設計樣的效率不提高也罷。
  另一方面,教學也並非只有批改作業這一個環節,課堂上的互動也是教師言傳身教的重要載體。但應用了平板電腦後,有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帛琉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削弱了。效率或許提高了,但課堂上的“春風化雨”卻打了折扣,一得一失之間,我們並不希望看到教育被“智慧”成了冷冰冰的流水作業。
  還有一點值得拷問的是,報道中稱平板電腦的成本約在3000元到4000元之間,若一刀切轉嫁到家長頭房屋出租上,這樣的“智慧”對於家境不寬裕的學生或許也是一種負擔。
  科技改變生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生活卻未必非要被改變得面目全非才行。相比於一股腦全面智慧的衝動,教育者更應該冷靜下來思考,這些智慧究竟有沒有用在應該智慧的地方。前不久,一檔名為“漢字聽寫大會”的節目走紅,讓我們發現原來手機、電腦的應用在方便了生活的同時,也使得提筆忘字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想學開車就得上車,想學游泳就得下水,想學寫字就得動筆……有些東西是萬萬不能智慧的。面對層出不窮的科技進步,我們更應該擦亮眼睛,在該智慧的地方插上智慧的翅膀,在該傳統的地方保持傳統的傳承,這才是更大的智慧。
  (張漲)  (原標題:平板電腦上課 效率高≠效果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47ksuq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