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上海等地提出逐步削減甚至取消公立醫院特需服務,並將壓縮特需服務的進度納入對醫院的考核。這再次引發社會對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的關註。
  當前,很多公立醫院存在這種狀況:一邊是患者排長隊掛號“看病難”,住院更是“一床難求”;一邊是特需門診相對便捷周到,寬敞舒適。巨大的落差引起社會關註:公立醫院的特需服務,到底是滿足社會需求,還是擠占公共資源有違公平?未來公立醫院特需服務何去何從?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鐘東波認為,公立醫院之所以提供特需醫療服務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當前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不能彌補醫療成本,通過特需服務公立醫院可彌補基本醫療服務收入缺口;其次,當前,醫生工資不能體現醫務人員的價值,通過特需可提高醫生收入。因此,醫院、醫生都有壓力和動力實施特需服務。
  記者在北京等地的大醫院瞭解到,有的醫院個別專家,只出特需門診,不出專家門診。對於醫院而言,特需醫療意味著豐厚利潤,但有人認為,特需醫療意味著對公共衛生資源的擠占。有醫改專家明確提出,公立醫院本質上姓“公”,應為大眾提供公平的醫療服務。特需為少數有錢人服務,有損其公益性,有違公平。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廖新波認為,公立醫院辦高端醫療需要回答公立醫院為誰而辦的問題,作為公立醫院,應是讓所有人都享有一種相對公平的醫療服務。假如公共資源為少數人服務,就與公立醫院原來的宗旨不符。其實就是傷害、侵犯了大多數人的權益。因此,逐步削減公立醫院特需服務勢在必行。
  不過也有人認為,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是滿足市場需求。多家公立醫院院長表示,特需醫療的推出給患者帶來便利,同時醫院增加收入,有品牌的科室或專家收入也得到提高。因此,不應該把這個市場讓給民營醫院去做,而且當前民營醫院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做。
  “特需服務逐步淡出公立醫院會是一種大趨勢,但暫時不會硬性取消。”鐘東波表示,國家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特需醫療服務,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降低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的量,需要一個過程。
  據新華社電  (原標題:“社會公平”應比“市場需求”更優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47ksuq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